元宵汤团
据载,南北朝时代元宵节吃肉豆粥或肉米粥,唐代吃一种叫“面茧”的面食和焦饣追(dui),现在广东的煎堆就是由这煎饣追演变来的。到宋代有盐豉汤和绿豆粉做的科斗羹,并出现了“圆子”,此后元宵节南北方均以吃元宵为习。
汤圆的来历在民间有几种说法,其一相传楚昭王正月十五乘船过长江,见江面上漂浮着一些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,随向孔子请教,孔子说:此浮萍果也,得之主复兴之兆。以后每逢此日,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制此果,并用山楂做成红色的馅煮而食之。
汤圆起初叫“浮圆子”,后又叫“汤团”或“汤圆”,这些名称“团圆”字音相近,取团圆之意,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。现一般北方叫元宵,南方叫汤团。叫法不同做法也不同,北方的元宵是用馅心在糯米粉中“滚”成的,南方的汤圆就类似饺子一样是用皮包馅作成的。元宵皮大多由糯米粉,也有用高粱、黄米或玉米粉的,或实心,或带馅。馅有豆沙、白糖、山楂、各类果料等,煮、煎、蒸、炸皆可。